东坡区是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。据民间传说,酷爱美食的苏东坡不仅喜食泡菜,还自己动手制作泡菜。
如今,位于东坡的“中国泡菜城”,形成了69家泡菜企业,78条生产线的规模,年加工蔬菜原料140万吨,产值突破100亿元,东坡泡菜中的30多个系列、600多个品种已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“土地生金”
开辟助农增收新途径
金秋时节,东坡区太和镇三江村村民陈东元,忙着在蔬菜地里采摘豇豆。今年他的2亩地让“土地生金”变成了现实:仅种植泡菜原料蔬菜这一项,他家的人均纯收入就达到1万元。
陈东元昔日是村里“响当当”的贫困户,靠几亩薄地种植粮食作物,每年收入顶多也就3000元。自2000年加入镇蔬菜专业合作社后种起了订单蔬菜。镇政 府、合作社还邀请农业专家开展“农技坝坝会”培训,陈东元是逢场必到,吸取“真经”。如今在三江村,户户种起订单菜,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。
伴随“东坡泡菜”产业的强势崛起,全区应运而生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96家,按照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等多种产业化发展模式,全区10余万农户签下种植订单,2013年订单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,农民销售蔬菜收入13.8亿元。
土地流转
转出现代农业新模式
已过而立之年的喻建文,原是东坡区悦兴镇普通农民。近年来该区出台了促进泡菜产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,着力加快“一江三线五园”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,既让喻建文看到了泡菜产业发展的 前景,又使其成为产业政策惠及的对象。
喻建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方向,在金光村及周边村庄成片流转土地1200多亩,全部用于种植泡菜加工原料蔬菜,作为他创办的“大自然”食品有限公司的蔬菜基 地。使企业和农民实现了“双赢”:青壮年劳力可以摆脱繁杂的农事活动,专心在外务工;蔬菜只种小春这一季,留守老人可以帮助基地进行田间管理;蔬菜收获 后,农民还可种大春水稻,一年下来,土地收益比过去高出许多,同时,泡菜企业也有了稳定的原料加工来源。
截至目前,东坡区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,建成6个万亩标准化蔬菜基地,使核心示范园区面积突破10万亩,同时,改造提升标准化蔬菜原料基地面积16万亩。
“稻—菜”轮作
促进粮经效益增长
东坡区自古以来就是传统蔬菜种植区,也是优质水稻种植区。泡菜原料蔬菜种植季节性强,农户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,兼顾粮食作物种植,以求实现收益最大化。 为此,东坡区专门规划了以太和镇永丰村为核心,沿成(都)乐(山)高速公路两侧近4万亩的“稻—菜”轮作园区。
东坡区依托农业项目投资改善了轮作园区的水利、交通等基础设施,组织测土配方肥专家会同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开展建设,使园区向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化、科学化和 现代化拓展。园区大力发展“订单农业”,将该区域长期以来的“水稻-油菜”种植模式调整为“杂交水稻制种-蔬菜”高效轮作方式,规模化、标准化种植优质泡 菜原料蔬菜,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,大力发展东坡泡菜加工原料蔬菜,亩收入比过去增加2000多元。
截至目前,东坡区国家级、省级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已达到26家,共有泡菜企业69家,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6家,亿元以上产值企业8家,泡菜企业务工人员共2.6万人,国家、省、市重点泡菜企业和蔬菜加工能力均居全省前列。